最近讀了喬治歐維爾的這本書。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文人的自傳,但是說實在的我並沒有預期會讀到這樣子的東西。這是一本喬治歐維爾紀錄他在巴黎及倫敦因為身上的積蓄被偷竊而轉為赤貧的生活。說實在的我還是挺感謝他這樣的遭遇,並執筆紀錄下來(雖然對他本人來說不是什麼爽缺)。

喬治歐威爾說到他當時住在巴黎一間便宜的出租房裡,同一棟房裡的所有房客的錢財都被一個陌生的新住戶偷走。他必須用沒被偷走的極少數的錢,來完成食衣住行活下去。他發現第一件事就是他必須開始撒謊。除了因為現實層面考量,若被房東知道,他只剩下幾乎就只有付房租的錢,很可能就會被要求離開,我猜他自己心理也還無法接受自己落入赤貧的事實 。這個「裝」對於一個赤貧的人是多麽的昂貴。書中提到關於買麵包那段令人印象特別深刻:

「上麵包店買麵包,店員會把麵包切一磅一磅的大小賣出,一磅賣一法郎。但是有時候店員手沒有切準,萬一賣到你的時候不小心切多於一磅的大小,她可能會隨口一問「可以多付個幾分錢嗎?』到時候你就面臨必須坦承自己多一分錢都付不出的壓力。光是想到這裡你就會感到無比的驚恐,要過了好幾小時後你才有辦法鼓起勇氣再度踏進麵包店買看看。」

心理與肉體的慾望大相逕庭。肉體想要吃飽,但是沒錢,那就要去沿街乞討或甚至偷竊行搶了,此時心理卻還在企盼別人把自己當紳士看待。人心理想維持表面的慾望有時候甚至似乎是比肉體的慾望還強烈。這看起來像是一件匪夷所思的發現,但是當我們對人越來越理解,會領悟到這又或許其實一直都是永恆不變的事實。心理永遠大於生理。物質永遠比不過精神。我覺得這其實是一件很振奮人心的事。

我離題了。一個曾經任職公務員以及教師,在世俗眼光中相對「正常」的歐威爾,在環境的逼迫,因為現實及心理的因素下非常自然的開始騙人,以及做了許多不光彩的事。如果是我,難道會不一樣嗎?總之社經條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東東,人在生活面前都是渺小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很多關於宗教團體的看法。歐威爾描述了許多教堂或是宗教團體主辦的救濟活動,免費食宿等等,但是許多都要求來的窮人要參加禱告會或者是主日禮拜。這樣的做法當然是為了要讓他們認識神成為基督徒,以及按照耶穌在這世上的榜樣,要施慈愛給窮人寡婦孤兒。這樣美麗的初衷,在書裡這樣的救濟形式卻被歐威爾(以及似乎所有接受救濟的窮人)所恨惡。恨惡還完全不是一個誇大的形容詞。當你白白給一個人東西,他拿人的手軟,變成欠你的,在心理上無法理直氣壯地反對你,此時當你利用這樣的關係用一個權威的態度傳講所謂的「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真理」,被傳的人感覺被強迫又無法說出來,所以他開始恨你。

這又讓我想起歐威爾好幾次提到香菸這件事。通常是在計算有多少錢可以去換食物和香菸。香煙在這裡與食物的比重幾乎是一比一。這當然令我這種不抽菸的人覺得匪夷所思,都已經快餓死了還拿錢去換菸?但是歐威爾在書中某處也提到 「香菸讓人能夠忍受這一切的(痛苦)」。

以前在街角遇到流浪漢要錢,我也有過「若是給他們錢搞不好會被拿去買酒,如果真的要幫他們還不如直接給他們食物」的想法。但是啊,這又有點回到上面提到的,給人錢的就是大爺嗎?給人錢的就應該主宰這個人怎樣支配他所得到的錢嗎?給人錢就可以不尊重他本人的意願嗎? 我想所謂的愛不應只是關心這個人的肉體,應該也要愛這個人的內心的需要。愛人真的是一門藝術。

這本書裡面有關於貧窮與富有精彩的思辨。歐威爾在那幾年內當了一家高級旅館的洗碗工人。基本上就是在地下室像個奴隸一樣地長時間不斷洗永遠洗不完的髒碗。每天工作完睡覺,睡醒了又上工,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他說這也是為何洗碗工沒有公會的原因,因為根本沒時間去思考,更別提組織這樣的團體)。他覺得洗碗工是一個悲劇角色,因為他覺得基本上高級旅館這種東西本身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旅館或許必要,但所謂的高級旅館,不過就是把三流的東西用一流的價錢出售罷了。富人有個迷信,他們因為不認識窮人,所以他們幻想所有的窮人都是暴民,想衝進他們的宅邸,燒他們的書,偷搶拐騙等等。會有這樣的幻想表示他們相信窮人與富人有本質上的不同。這樣的恐懼讓他們用盡一切方式把窮人好好綁緊,一個都不能讓他們跑掉。歐威爾說,其實真正的暴民早已在我們現今社會四處流竄,他們以富人的樣子活著,設立像高級旅館之類的設施,讓窮人在地下室裡像老鼠一樣在籠子裡跑著永不止息的滾輪,免得他們開始思考。

 

文章標籤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nly_lovers_left_alive_ver7_xlg.jpg

<有雷>

AdamEve。一對吸血鬼夫妻的日常生活。 片中主要的重點不在吸血鬼,而是利用了吸血鬼不死之身的這個特性,來試想所謂的“不死”是怎樣的一回事。我用“不死“這詞而不是”永生“,因為感覺他們看起來只是”不死“而已(另一說法是”死不了“)。”永生“是積極,有目標,更清朗明亮的狀態。

這兩個吸血鬼看遍了千年來紅塵中的風風雨雨。Adam曾經熱愛生活, 曾經與史上有名的文人像雪萊,拜倫之流稱兄道弟,其交往縱使令他覺得充實有趣,隨著時間流轉這些人一個個消逝在歷史中。他也眼見科學家如伽利略,牛頓等人不是被他人詆毀消滅,就是自我沈淪。 他醉心人世間的成就與繁華,也痛心人類的自我毀滅及萬物終將衰敗。這麼多年來他也乏了,他乾脆把人類稱為zombie,彷彿他們的價值就如喪屍一般,或許這樣對他來說比較輕鬆。他不再與人交流,而是住在荒廢的底特律工廠區,拖著一副頹廢的軀殼,穿著有上百年歲數的衣袍,彷彿總是在哀弔逝去的歲月。他投入音樂的創作,享受旋律能帶給他的片刻療效。他也搜集樂器,盡是極難入手的珍品吉他,或許摩挲愛撫這一把把充滿歷史的樂器時他會追憶曾經觀賞過一場場難忘的表演,但是這樣的事永無止盡的重複,終究也淪為一種儀式。

他開始尋死。

Adam不同,Eve是豁達的。她看過人世間的繁華及衰敗。她搜集書。當她翻開書的時候,她讀到的是藝術停留的那一霎那,這些字句從來沒有跟著它們的創作者死亡,而是永恆的活躍著。她跳舞,她享受當下,就算當下在永無止盡的生命裡顯得微不足道。對於活著這件事她從自己跳出來了,她不做評論,不下註解,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生命就是這樣,放開吧。當她知道Adam計畫尋死時,她說:How can you've lived for so long and still not get it? This self obsession is a waste of living. It could be spend in surviving things, appreciating nature, nurturing kindness and friendship, and dancing. (你怎麼有辦法活了這麼久還搞不懂?你這種自溺的活法純粹是一種浪費。你大可以用這樣的生命去享受大自然,培養美好的性情及建立友情,還可以用來跳舞。)

這部影片提出了這樣不同的觀點

影片最後出現兩個吸血鬼要殺人吸血的安排,也是很有趣的。這樣的安排更貼近了Eve的人生觀,風水輪流轉,到了不得已的階段,淪為中世紀的吸血鬼般吸吸活人血也是可以的。Adam從一開始的尋死,到最終露出獠牙飢渴的模樣,看來他也終於漸漸習慣吸血鬼的生活了。

only-lovers-left-alive-tom-hiddleston.jpg

 

文章標籤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3 Tue 2016 14:03
  • 哭泣

繼續進行我的寫字練習。

說到哭泣這回事,橘橘是個專家。無淚,有淚,淚水只在眼眶中閃閃晶瑩不流出,或是其實完全無淚但是感覺好像流了許多淚。嘴型可以是ㄇ字型,一字型,還是O字型。臉色是自然膚色,微紅,或是豬肝紅。聲音是小聲啜泣,哭泣,嚎哭,尖叫,還有一種是像游泳池引擎一樣一直發動著,水聲潺潺,低沈地,“葛葛葛葛葛葛葛兒“的聲音。通常當他發出這樣的聲音的時候,他已經達到了最高級數,要花好一陣子才能把他恢復到原本正常的嬰兒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一種爆發性痛哭法,表現起來有點像台灣鄉土劇裡常出現的橋段,不過更帶有渲染力。

當然,當哭泣是唯一能有效溝通的管道,你便會精湛它,這樣溝通會比較有效率,也比較有趣。我也看到橘橘不斷在出生後的這幾個月裡不斷精進,演練並創造出更多種類的哭法。我猜當孩童開始學習說話後,一些比較高階複雜的哭法便會因為疏於使用而不再現,只留在爸媽百感交集的回憶裡了。

最近橘橘為了食物盡了很多力,哭泣淚水尖叫等等全都派出場,他近來食量變得很大,每次為他多準備了食物,卻總還是不夠,得再匆匆跑進廚房另外做別的東西給他吃。每次在我試著專心生出新的食物的時候,他總是會貼心地替我提供高分貝的背景音樂,直到食物重新放進他嘴裡的那一刻才會停止。 

其他還有無聊,生氣,孤單,疲累,害怕,當然還有傷心的各樣心情,都是以哭泣來表達。這樣一說你便可以理解哭泣在他生命中的高功能性。不得不提的是,橘橘還會用哭泣來測驗他無辜的爸媽,這樣的哭泣表演性質居多,這是當他有點無理取鬧的時候,他會在哭泣時把整顆頭戲劇性地往前倒,或往後仰,但是同時他的眼角不忘觀察他可憐的老北老目有沒有觀賞到這精湛的表演。這個時候冷處理並逗他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這種時候,一面哭一面笑,同時因為太刺激而冷不防從鼻孔流出一大串黏糊糊的鼻涕是常有的事。

另外一種情形,當他從睡眠中醒來的時候,也是一個好哭的機會。這時的哭聲是軟軟的,感覺很無助及徬徨。

啊離開夢境進入現實是有要這麼難過嗎?

…….. 大概因為在現實中他總是沒被他老目餵飽吧。Orz 。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8 Thu 2016 13:31
  • 練習

橘橘吐掉吃在嘴裡的藍色奶嘴,熟練地用手放入一只白色奶嘴進嘴裡。

從連自己有手都不知道,到今天,一共花了他六個月的時間。

這六個月以來我每天都看到他在練習,無數次的練習,有時候練的是很基本的事情,例如如何把手準確地朝他嘴的方向前進,還有從吸吮整個拳頭進化到單獨吃一根根的手指頭。當他精準地吃到大拇指的那一瞬間,已經過了足足四個月。

從恆久緊握的拳頭,慢慢展開手指,開始用手掌拍打,捏,拉,推,拿起,拋丟,出生後的日子是這樣子的一種算法。

某天早晨,橘橘趴在地上玩他的口水巾時,彷彿突然找到喉嚨裡的聲帶,開始啊啊唔唔地開聲說話。從那天開始,他的詞彙一直從不斷地模擬練習中增加,姆姆嘎嘎,啪啪噠噠,顆顆他他,咕咕嘎嘎。

從這裡到說出爸爸媽媽,至少也要花一段半馬拉松的路程。我想。

看到他這樣過日子,很難不去發現原來我們能夠達到像現在這樣坐在電腦前打注音符號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無比漫長的練習換來的。更別提在寫文章的同時,我一邊還在注意廚房煮開水的情況,以及躺在身旁睡覺橘橘的呼吸聲。

原來人生是一場永無止盡的練習。

仔細想想,從小到大, 有些練習是很刻意的,有些練習卻是在不知不覺中也發生了,造就現在的我們。隨著年齡,練習的項目可能不同,但是它就是會一直不斷發生。

這樣,我是覺得還挺好的唄。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570843743.jpeg

  最近開始有比較好好的看起書來。之前在二手書店用澳幣$2買了龍紋身的女孩,看了一半之後想起,懷孕期間好像不要看這種的比較好,應該看些輕鬆幽默的,還因此上網買了四五本備受推崇的   輕鬆Top 10書籍。努力開始了幾本這種書以後,有天睡前還是忍不住翻起擱在床邊的龍紋身的女孩把它看完,還是這種的比較好看。

  在這重新開始好好讀書的階段中,我找到了一本很好看的書-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Find Inspiration, and Get to Work. 中文翻譯成“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收集了126名創作   者,包含作家,作曲家,建築師,畫家,導演,編舞者等的日常作息,每一篇都短短的。 其中也收錄了創作者關於自己的創作習慣的自述。

  劇作家Arthur Miller在一段面談裡提到“我還真希望我有一個固定的寫作模式。我早上起床後就直接到我的工作室開始寫作。然後我會把所寫的東西撕掉!其實那就是我寫作的模式。偶爾寫得順了,   我才會接著一直寫下去。我寫作的樣子其實就像是一個拿著一根鐵棒在大雷雨裡行走的男人。”

  畫家及攝影師Chuck Close 說道“靈感是給外行人用的,我們其他人都是工作時間一到就乖乖的開始工作!”

   雖然不是每個創作者都一樣,不過我發現這本書收集大部份的創作者都有幾個共通點:

1.     很早起床,並利用清晨時光創作

2.     很有紀律的維持固定的創作習慣。不管工作的效率高不高,似乎固定的創作習慣本身就是一個基本的先決條件

3.     偶而休息一下離開作品是很有幫助的

4.     大部份都是工作狂。許多人每天花超過十個小時在創作上

5.     有其他固定工作的創作者似乎都覺得必須朝九晚五上班這件事其實對創作是有加分的

6.     很多創作者都會固定花很多時間散步及閱讀

這本書推翻了我們對創作者/ 藝術家的刻板印象,好像每個都是生活糜爛沒有規律亂七八糟只抽煙喝酒頭髮都不洗的。這本書裡面記錄大文豪雨果每天上午十一點會到他家的屋頂用放在戶外跟冰一樣凍的隔夜水,從頭頂澆灌自己,還戴著馬毛做成的手套刷洗全身。村上春樹因為維持非常固定的寫作習慣,早睡早起(他四點起床),他的生活根本是沒有任何社交活動的。狄更斯的兒子提到他老爸時說他老爸的工作模式比任何上班的人都還規律,他通常一天固定生產兩千個字(英文),若情況好他會生產兩倍以上的字數,當然有時候他也是什麼字都寫不出來。不過就算如此,他也會坐在書桌前看窗外發發呆隨便在紙上亂畫直到工作時間結束才離開書桌。甚至有些創作者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如作曲家Glenn Gould,他一天只吃一餐:炒蛋,沙拉,吐司,果汁,冰凍果子露,低咖啡因的咖啡)。

創作者當然也有怪怪的癖好: 巴爾札克一天可以喝上五十杯咖啡。 海明威習慣站著寫作。寫出蒂凡內早餐的Truman Capote 說他只能躺著創作。插畫家Al Hirschfeld 據說在睡夢中都在思考創作,他常常一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衝到書桌前寫下夢到的點子。伍迪艾倫為了激發思緒會常常沖澡。毛姆一定要面對牆壁才能創作(絕不能面對窗外)。珍奧斯丁總在客廳的一角寫作,她故意寫在很小張的紙上,這樣一來如果有外人進來她可以很快的把紙藏起來(那個年代女人寫作是不被尊重的)。

沒想到這種類型的傳記可以這麼好看。尤其當我發現創作者也跟上班族一樣,有的甚至過著堪稱無趣的生活(哲學家康德住在人煙稀少的鄉下,一輩子單身,四十年來在同一所大學教同一門課程,他到過最遠的地方是距離他家幾小時的海邊),令我特別感到欣慰(?)

文章標籤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2 Sat 2013 06:52
  • 婚姻

婚姻.jpg

當你答應跟一個人共享一張床,一張沙發, 一個冰箱時

也就代表你已下定決心接受在生活中隨機改變你的做事態度,思維模式,個性...等等等等
 
令人想不通的是
通常人會花個半年一年的時間籌備婚禮
婚紗, 新娘捧花, 宴客程序 ... 忙得不可開交
就為了那區區幾小時的婚禮
卻很少有人想到要花等量的時間學習及練習在婚姻中如何妥協原諒犧牲包容奉獻
這真是本末倒置,亂七八糟
 
另一件同樣怪異的事情是
在學校我們練習九九乘法表學寫書法背唐詩朗誦英文單字
少一分打一下
但是為何沒有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生難題的科目
如何面對失戀,親人過世,父母離異,朋友背叛,被冤枉,得罪人,天災人禍
以及在現在的社會裡
愛憐憫正義希望信心這些到底是什麼
少一分打一下
只因為我們沒有把那些隨時翻書就可以找到的資料塞到腦袋裡
這也是本末倒置,亂七八糟
 
為何人總好像是抓不到重點
 
跟老公吵架後
後悔自己當初花太多時間籌備婚禮
沒有多花點時間練習愛人
的感想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ainted veil.jpg

部片的原著以前已經寫過心得~ 最近看了影改,果然同之前所影版把它改成了情故事了。然基本上我影版所傳達息跟原著已相差很多,不如果單單以看一故事的心情來觀賞這影,倒可是一部清新的小品。

說這部片與許多好萊鎢片一有很板的方情調,不過裡面一些小細節挺喜的。

首先,Kitty這個角色由Naomi Watts演真是合啊~個氣質就是很像~

Edward Norton的演技照很好,把Walter這樣呆版木的丈夫演的很有服力,那但是又不知道要怎麼討好老婆,之後被老婆背叛後心碎又心死的死子,是一個對感情很青一的伙,他的報復都是得非常死心眼的表

新婚之夜的WalterKitty的房,手足措的向Kitty好,然後在Kitty同意下上了她的床,鏡頭帶Walter穿著拖鞋的雙腳,真的是一得很好的啊,矬矬的很乖寶寶的,同又很渴地,啊的歪在床。故事的起看到的是ㄧ屈膝求Walter像朵玫瑰花般有高傲有容忍有Kitty

Kitty走入她與Walter在中國上海的新家,第一句話是,你這個家怎麼沒有鋼琴?

與一個毫無共通點的人,在沒有愛而只有社會壓力下結了婚,接下來對Kitty就是理所當然的外遇通姦。但當她發現外遇對像根本不愛她後,她被丈夫帶離開繁華的上海,一同到偏遠疫區生活,被迫開始一個愛情及婚姻裡應該有的程序:互相認識現實中的彼此,幻滅然後再重生(哈)。她以前在婚姻裡並沒有打算要走這條辛苦的路,丈夫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無法被丈夫滿足,於是她理直氣壯的去外遇。她把與丈夫生活的疫區視同牢房,以前那個微恭屈膝的丈夫變成一尊冰冷的石像,不正眼看她也不與她交談,整個人成天投入霍亂疫區的環境管理工作。Kitty一開始只懂得哭泣,追悼她自以為生命中的美好與自由。她與Walter在晚餐時賭氣的吃未煮食的生菜沙拉,兩個人不發一語,輪流一口一口咀嚼吞掉可能被霍亂感染的生菜,為的是終止自己所處的煉獄。

在百無聊賴之下,Kitty終於把眼光從自己的悲劇挪開,踏出她的居所,見到另外一個世界。霍亂,孤兒,需要幫助的人,以及不斷在死去的人。她見到自己冰冷的丈夫溫柔的看護病人,用著僅有的中文教育村人水源清潔的重要;她認識了照顧著孤兒起居的修女,以及她們殷殷盼望孤兒認識上帝的心。在這當中,人們一直得病,掙扎,停止呼吸,倒在路旁變僵硬。在死亡赤裸裸的逼視之下,以前在上海風花雪月的日子好似一場夢,輪廓逐漸模糊並且失去意義。到底那時在拼命追求些什麼呢?

最後KittyWalter經歷幻滅後的重生,終於開始相愛,at the most unlikely place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相真的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人的臉上都有兩顆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但是沒有兩個人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就連同卵雙生的兄弟在長相上都會有些微的不同。

剛剛上網google 了一下,二零一零年的統計顯示,全世界的人口有6,852,472,823。 將近七十億人。 

若是這世界上有6,852,472,823個人,也就代表這世界上有6,852,472,823張不同的臉。上帝造人所使用的軟體不是我可以想像的,祂就是要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獨一無二的。

事實上,我相信不止是長相,性格也這東西也是有同等級的特殊性。沒有完全一樣性格的兩個人。有相似的,但是沒有一模一樣的。

所以,地球上有6,852,472,823個人,也就等於,有6,852,472,823個不同的性格的人,在這世上生活呼吸行走著,緊緊包圍著我們。

我們通常很能接受每個人長相不一樣這件事。每個人長相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當我們遇到同卵雙胞胎或多胞胎時我們覺得不習慣,總是會努力學會辨認他們長相上的不同。

那,為什麼我沒辦法像對長相一樣,接受別人在性格上會與我不一樣這件事呢。為什麼我總是會預定別人的頭腦裡應該想跟我想的一樣,應該愛我所愛,恨我所恨呢。

無形中,我在內心對別人批判,管束,還有許多叨叨碎碎的唸。真忙啊我。

 

原來,我常常活得像是全世界只有我一樣。

對不起。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31 Fri 2010 13:20
  • 獨居

茶包喝完了。

幾天前我把家中最後一包茶包喝完了,然後一直忘記補貨;那之後的幾個早晨我都做著一早起床朦朧走到廚房開櫃子拿茶包才發現沒有茶可喝的動作。這個動作重複了幾次後才體會到,原來一人獨居就是這樣,沒有室友的茶包(或是泡麵或是冷凍水餃或甚至是黑木耳)可以借來應急,自己不動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活到這把年紀才發現這件事好像聽起來很嬌生慣養,像是出自從來沒有離開父母的人的口。我在外面住的時間加起來也至少有三年了,但從來沒有獨居過到是真的,一直在各屆室友(朋友同學或表哥表嫂)的照顧與愛護下活著的一個人。的確是嬌生慣養。

這是在室友們出國旅遊的這一個多禮拜裡,我面對茶包短缺所做出的結論。 

今天是2010的最後一天,我這幾天放假在家,過了幾天隱士的日子,在家看書上網甚至畫了幾筆水彩。Kindle上面已經下了四五十本書了,不過我的心很不定,此刻同時嚼著五本書,速度緩慢,一點也沒有因為2010年要結束而有所慌張的樣子,反觀上個月買了徐四金的『鴿子』,利用兩天下班的夜晚就讀完,那種盛況是需要有適當的書類以及心情來配合才能重現的。這幾天我毫無目的的讀著,看著,畫著,睡衣從早穿到晚,不想說話時不開口,想發聲就隨意高歌,我迷上半夜洗晚,有種新奇的感覺。
 

我買了一大盒新的茶包,是我喜歡的口味。獨居很自由。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窗外,有行人三三兩兩走過的身影,仔細側耳一聽還有遠遠傳來電車駛過的聲音。

不再是過去農場裡貼著皮膚微涼的空氣,茂密的樹林及啾啾鳥鳴聲。我背起行囊,回頭朝著那片廣大的綠色與純淨揮揮手,開始過起城市人的生活了。

七月一日我抵達城市,才剛下飛機晃到唐人街,走在路上竟然就遇到將近十年沒見的好朋友。我們到底是兩個很陌生的熟人,或是很熟的陌生人,已經不知如何定義,就像唐人街這東西一樣,到底該說是熟悉還是陌生,情緒上很難搞清楚。這種混雜不清的心情,就是我做城市人起初的幾小時裡,城市給我的見面禮。 

接下來是找工作。

這兩個月來找工作的感覺像是在一攤烏黑的爛泥裡嘗試行走的感覺,腳步艱難又緩慢;也像是在觀賞早期的默劇,聽不到演員嘴巴開開闔闔發出的任何聲音;又像在濃霧裡單腳玩跳圈圈,好像玩得很起勁,但其實也可能從頭到尾完全跳在圈圈外,一切都是白費力氣。說真的,這對我來說是很意料之外的事情,跟我同期畢業的所有同學都在畢業後幾個禮拜內找到很好的工作並開始上班了,而我這個唯一一個離開綠色來到城市的人,就業機會卻似乎遙遙無期。

沒工作,縮衣節食過日子。電視新聞每天討論城市持續上升的失業數據。我一口氣辦了三個圖書館卡,每晚讀著狄更斯的孤雛淚(看了會讓人知足的書)。兩位朋友來訪,各別地帶他們遊覽了城市。白天與黑夜,望著城市的美貌時我發現自己心不在焉,就算在有美麗音樂的地方也靜不下來。除了寫履歷之外,字與日記也寫不太出來了。還沒開始找工作前心中許多的『以為』隨著時間一一被粉碎,粉碎,粉碎

其實也說不上是憂鬱還是傷心,但是就是悶悶的感覺。

我私自把這段時期想像成一片沙漠。

不過若把這段時期比喻成沙漠,那老實說這片沙漠裡的綠洲也太多了。從一開始的找住宿就充滿奇蹟(根本沒有找,就天降住宿給我),居住的安排也很棒(跟人超好的表哥與表嫂住),雖然沒有找到工作,卻交到數十位朋友,其中許多人都對我的求職付出實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當我信心變得軟弱時,給予許多安慰。還有住在另一個城市的舊朋友,把替我禱告這件事當成她的副業一樣。

因為沙漠的緣故,幸福特別明顯。

 

兩個月後我走出了沙漠,記下這段旅程。

流轉年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